尼龍材料在加熱過程中常發(fā)生從三斜/單斜相到偽六方相的結構轉變,稱為Brill轉變,該現(xiàn)象最早發(fā)現(xiàn)于1946年。Brill轉變隨溫度變化是可逆的,其發(fā)生伴隨著材料性能的顯著改變,因此在尼龍的實際工業(yè)加工中具有重要影響,并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然而,目前關于Brill轉變的微觀物理機制仍存在較大爭議,主要集中在Brill轉變溫度之上氫鍵層是否保留的問題上,特別是核磁共振譜、分子動力學模擬等均支持氫鍵層的保留,但這始終缺乏X射線衍射等直接的實驗證據(jù)。此外,現(xiàn)有關于尼龍熱誘導結構轉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靜態(tài)非取向樣品,而工業(yè)加工過程中分子鏈常處于一定的取向狀態(tài)。因此,進一步探究鏈伸展狀態(tài)下熱誘導的尼龍結構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鄭州大學劉春太教授和王震副教授團隊基于PA11扭曲片晶形態(tài)對流場敏感的特性,采用熔體拉伸制備了具有不同鏈取向狀態(tài)的樣品,結合原位同步輻射WAXD和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技術,系統(tǒng)研究了加熱/冷卻過程中晶相轉變和分子鏈構象變化,獲得了Brill轉變溫度以上PA11體系中氫鍵層保留的直接實驗證據(jù),由此進一步探討了Brill轉變的分子機制,這為理解尼龍材料在加工外場下的結構和性能演變提供了重要參考。
2025年1月2日,研究成果以題為“Thermal-Induced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elt-Stretched PA11: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ydrogen-Bonded Sheets Above the Brill Transition Temperature”發(fā)表于國際期刊《Macromolecules》上。文章第一作者為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馬瑞雪博士,通訊作者為劉艷萍副教授和王震副教授。
圖1 流場對PA11扭曲片晶形態(tài)的調控作用
圖2 隨溫度變化的晶面衍射和晶面間距(以升溫過程為例)
圖3 結構轉變的升降溫過程依賴性、線性熱膨脹系數(shù)及α''相-三斜晶胞示意圖
圖4 升溫過程中原位FTIR實驗譜圖和對應的普帶強度變化
圖5 熱誘導PA11結構轉變的分子示意圖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4c02485
- 長春應化所陶友華研究員課題組 Angew:橋環(huán)內酰胺單體開環(huán)聚合制備可閉環(huán)循環(huán)尼龍 2024-04-22
- 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團隊:通過增強鏈纏結實現(xiàn)脂肪族尼龍阻燃和高性能 2022-12-09
- 江南大學王潮霞教授團隊 ACS AMI:具有傳感、儲能、電熱能力的多功能織物電子器件 2022-05-11
- 浙大潘鵬舉教授團隊:發(fā)現(xiàn)并揭示鏈纏結在多晶態(tài)高分子結晶和相轉變中的重要作用 2022-01-30
- 浙江大學潘鵬舉教授課題組《Mater. Horiz.》:基于高分子晶相轉變構筑自演變材料 2021-12-16
- 陳義旺、廖勛凡團隊Chem. Mater.:低液晶相轉變溫度的液晶小分子調控活性層形貌助力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提升 2021-01-11
- 四川大學王宇/楊偉團隊《Energy Storage Mater.》:粘結劑構象調控助力厚電極低能耗加工與微環(huán)境管理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