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熊燕副教授、楊佼佼副研究員、李箭教授 Small:雙靶向的細胞膜囊泡仿生納米系統(tǒng)用于化膿性關節(jié)炎治療
2025-01-23 來源:高分子科技
由于關節(jié)腔固有的無菌性和封閉性特點,化膿性關節(jié)炎(SA)會導致難以治愈的感染和快速進展的復雜病理環(huán)境。目前,臨床常施用全身抗生素來治療SA,但這不僅效果不佳,還有引發(fā)耐藥風險。而當前的研究中,對于治療SA的藥物遞送缺乏有效的局部靶向治療方法和標準化動物模型。在此,他們設計了一種巧妙的多功能納米系統(tǒng),包括載入萬古霉素(VAN)的透明質酸(HA)納米凝膠,然后在其表面包覆巨噬細胞膜-血小板膜的融合囊泡(稱為 FM@HA@VAN)。在關節(jié)內給藥時,F(xiàn)M@HA@VAN 納米粒子利用巨噬細胞介導的炎癥歸巢和血小板引導的細菌靶向作用,表現(xiàn)出長效留存和選擇性靶向感染部位的特性。感染微環(huán)境的酸性條件會顯著加快萬古霉素的快速釋放,從而產(chǎn)生強大的殺菌作用。隨后,被活化巨噬細胞內化而暴露的 HA@VAN 納米粒子釋放出 HA,通過抑制促炎細胞因子、中和 ROS 和上調巨噬細胞 M2 極化,緩解氧化應激,保護軟骨。本研究還建立了標準化的體內模型,并證實了這種雙靶向抗菌體系在根除細菌感染和緩解相關病理過程(包括滑膜增生和軟骨侵蝕)方面的精確性?傊,這種融合細胞膜囊泡介導的雙靶向納米系統(tǒng)為應對SA的治療提供了一種前景廣闊的方法。
Figure1. 用于化膿性關節(jié)炎治療的雙靶向多功能納米平臺 FM@HA@VAN 示意圖。
Figure2. FM@HA@VAN 納米粒子的基礎表征。
Figure3. 構建并驗證 SA 大鼠模型。
Figure4. FM@HA@VAN 納米粒子在 SA 大鼠體內的靶向性、滯留性和治療能力。
全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410710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