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效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績效國際評估
2010-06-22 來源:科學時報
“我們希望通過評估,能從歷史的維度,全面總結科學基金的突出作用和成功經驗;從發(fā)展的觀點,重新審視其在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中的戰(zhàn)略定位,客觀評估科學基金管理運行的方向和前進速度,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科學基金制、永葆科學基金制的生機活力,從而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資助效益,全面提升駕馭和管理科學基金的能力。也要以國際化的視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向‘十二五’規(guī)劃,客觀評估科學基金的優(yōu)勢、不足和挑戰(zhàn),進一步明確發(fā)展和完善科學基金制的著力點,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資助效益!
陳宜瑜同時強調:“我們也希望通過評估,不斷深化政府部門、科技界、全社會對科學基金工作的認識和判斷,讓科學基金在未來更好地體現(xiàn)國家戰(zhàn)略,推動科學基金未來發(fā)展;同時更好地落實科學基金的戰(zhàn)略定位,反映科學基金在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中‘第一桶金’、‘第一個饅頭’的基礎作用。”
張少春也指出,通過國際評估的組織實施和科技界的大面積廣泛參與,可以對科技管理部門和科研單位樹立績效理念,引導我國科技評估活動,提升科技經費管理績效;還可以向公眾展示國家支持科學研究的成果,提高公眾對科學研究的關注與支持,有效促進我國科學研究事業(yè)的發(fā)展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
建立符合基礎研究規(guī)律的評估模式
“不過,基礎研究的不確定性、風險性和成果的滯后性也對績效考評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如基礎研究的目標具有彈性、難以精確衡量,基礎研究成果的評價主要是社會評價,但社會評價指標尚不成熟!睆埳俅赫f。
因此,張少春對本次評估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在設計考評指標時,要正確處理效率和效果的關系(效率的重點在于計算成本,效果的重點在于考慮投資是否值得),避免短期的、有誤導性的指標;二是在組織專家評議的過程中,應當有清晰明確的指導思想,參加評估的專家必須綜合考慮其學術性和獨立性;三是不論是在績效評估指標設計中,還是在績效考評過程中,都要注重與人力資源相關的目標,如對科研人才的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作用等;四是注重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的結合,主要是25年來,科技體制和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評估方案的設計上要考慮這一因素;五是要從我國國情出發(fā),不能簡單照搬國際方法,同時,要注意加強與國際專家的溝通與協(xié)調,讓國際專家充分了解我國的實際情況,使所提意見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為建立符合基礎研究規(guī)律的評估模式,評估工作小組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準備,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國際調研和國內專題研討。先后派團出訪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的科學基金組織,全面了解美國NSF、德國DFG以及日本JSPS績效國際評估工作實踐,重點了解其開展國際評估的法律與政策背景、評估目標與方法、評估組織與程序、評估結果及其使用、評估效果與問題等等,為科學基金績效評估在方案設計、組織實施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參考,為通過評估活動促進科學基金發(fā)展提供思路。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咨詢有關專家,為科學基金績效評估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對于一個時間跨度長達25年、經費體量龐大的綜合評估來說,要取得成功,除了充分借鑒國際上的成功范例,還必須結合科學基金制在中國的具體實踐。因為,每個國家的科學基金組織都有其自身的定位和特點。本次績效評估的組織模式也被確定為“國內準備+國際評估”。
國內準備是指由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作為獨立的專業(yè)科技評估機構,設計總體評估方案,并負責整個評估活動的組織實施,在基金委的配合下負責準備評估所需材料。國際評估是指聘請國際評估專家委員會,以國內準備材料為基礎,結合國內調研和國際比較,對科學基金25年的資助和管理整體績效進行評估的模式。
此次國際評估專家委員會陣容強大,美國科學理事會前主席、美國科學院院士Dick Zare,韓啟德,德國科學基金會(DFG)前主席、歐洲研究理事會前主席Winnacker等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和科技組織領導人都囊括其中。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武漢大學陳朝吉教授、西班牙巴斯克大學Erlantz Lizundia教授 AM:鋰離子電池生物基聚合物電解質的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評估 2025-01-12
- 陜科大王學川/劉新華、川大陳一寧:基于天然皮膚有機水凝膠的自供電無線傳輸智能生物電子平臺,用于慢性傷口診斷、評估和加速愈合 2023-10-16
- 西安交大徐光魁教授、劉文佳教授 Nano Lett.:肝纖維化與預后精準評估的粘彈性多尺度力學指標 2023-10-06
- 國務院關于優(yōu)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 2018-07-25
- 重慶工商大學績效考核方案被指歧視一線教職工 三百教師抗議 2013-03-18
- 2012年度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績效考核評審會在京召開 2012-08-27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公開招聘流動編制工作人員的啟事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