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fā)明新工藝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
2012-02-0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一種稱為聚乙烯亞胺(PEI)的塑料的表面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強,因此,如果能使單位質量的PEI具有最大的表面積,它就能吸附最多的二氧化碳。最近,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199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George Olah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功研發(fā)出一種新工藝解決了這一問題。
研究人員先把PEI溶解到甲醇溶劑中,然后把這種溶液倒入熔融氣化狀態(tài)下的硅石(玻璃)材料中攪拌,待甲醇蒸發(fā)、硅石冷卻后,即形成多孔的固體材料,無數小孔內壁則吸附了很薄的一層PEI。經檢測,這種材料有三個寶貴特性∶一是它在常溫下吸附二氧化碳;二是它的二氧化碳吸附率1.72納摩爾/克是迄今為止最高的;三是把這種材料加熱到85°C 時二氧化碳即完全釋放,材料可重新投入使用,而之前發(fā)明的一種稱之為Aminosilica的氨基材料需加熱到800°C。另外,新材料的價格比Aminosilica要便宜很多。
專家認為,如未來把這種材料大量鋪撒在二氧化碳濃度高的城市地區(qū)可起到人工森林的作用,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集中回收得到的純凈二氧化碳則可與從海水中提取的氫化合生成燃料甲醇。
以上消息刊登在近期《美國化學學會期刊》上。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河北科技大學余旭東團隊 Small:基于芳香酸交聯(lián)的超快自愈、可超拉伸和超強的聚合物簇水凝膠應變傳感器 2023-12-12
- 蘇州大學陳紅教授/劉莊教授、上海大學孫樂樂副教授 Angew:點擊化學介導的細胞膜糖聚物工程以增強樹突狀細胞疫苗 2023-12-01
- 華南理工大學祁海松教授課題組、北京防化院康健教授 Chem. Eng. J. :用于水中高效吸附微/納米塑料的綜纖維素基材料 2023-05-03
- 密蘇里大學林見團隊 AFM:自由曲面激光直寫新工藝在三維保形電子器件上的應用 2022-10-30
- 普渡大學科研團隊開發(fā)出新工藝將塑料垃圾變成可用的燃料來源 2019-02-12
- 華盛頓州立大學張金文教授:新工藝將使碳纖維回收變得更環(huán)保更高效 2017-05-04
- 美國東北大學白若冰教授課題組:液晶彈性體的熱力耦合中的合成-加工-性能關系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