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各位聽眾、觀眾,我非常贊同龔克校長和李一飛校長的(觀點),我們訪談就談不同的觀點,我的觀點不是在于說不同意剛才兩位嘉賓的談法,也不是否定教育部的改革,昨天和今天我接受了很多關于這方面的采訪,我談一點不同的觀點。因為這恰恰反應了全民素質存在的問題,我們喜歡一邊倒,我希望有獨立的見解、不同的觀點。
我們在研究討論高考改革的時候,我要說一句話,與其說我們在做這樣的技術修正,(鑒于)我作為一個大學校長也在中國不少所大學當過老師,也給不少中學做過演講,(不如說)實際上這都是技術上的事。
實際上高考全世界都存在,包括龔克老師和李校長,兩位都比我年長,他們一定經歷過文化大革命,或者是高考的1977、1978年。那時候中國沒有富人和富裕階層,不管是干部的孩子還是農民的孩子,都走到一個起跑線,都考上了大學。你要注意“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沒有過時,因為我在中國的好大學、富裕的長三角—在浙江大學當過校長,可現在到西部就很擔心。如果我們走到另外一個極端,所謂(憑)教師的感受去面試自主招生,現在大家都強調素質教育,(強調)孩子的素養(yǎng),我就問農村的孩子、邊遠地區(qū)的孩子,他們能像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的孩子從小到少年宮學鋼琴、學外語,能像你們這樣能說會道嗎?他們看到電視機、攝像機就怯聲,難道說我們分數降低點就看他們的表現,他們能錄取嗎?所以我又講孩子的素養(yǎng)、包括綜合素養(yǎng)不能用一次分數(來評定),但是我也需要強調,不能用一次大學的面試來決定孩子的素養(yǎng)。我要為窮孩子說句話,實際上山溝里的孩子就靠一次分數。所以我希望,總理今天講“不要任性”,我就覺得我們無知無所謂,但我們披著改革的旗號在做嘗試的時候要特別的慎重。因為幾千年來國內外都有高考,實際上我們現在要做的一件事,我覺得比高考分數(更重要),或者說是應該改變現有的所謂評價標準乃至國民理念,(也就是)對孩子幸福觀和人生觀的一種認可的理念,我始終強調這句話,讀中專沒上大學同樣有幸福的人生。因為我們看到發(fā)達國家在外面便利店收錢的孩子的眼神和讀大學的眼神是一樣的,人生不是讀博士就是幸福的人生。所以我強調的第一點(就是)讀中專和大學同樣有幸福的人生,考不上清華、北大、南開,讀貴州大學照樣有幸福的未來。這一點特別重要,爸爸媽媽不要認為孩子的高考才是終身的評判。我可以這么講,(是因為)我實際上(就是)靠不斷的學習、終身的學習。那一年打倒四人幫我的外語才29分;今天,我現在考八級、十級,我的博士生都比不上我,這次在英國,我用英文做了演講,所有人都覺得我講得好,因為我?guī)в兴拇ǹ谝,因為可愛?
我再補充一點,他們都講的很重要,但是我補充一句:我們做技術層面工作的時候,實際上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靠靈魂、靠文化來引領(學生)。如果有一天我們(定義)教育成功是認為掃地的清潔工、拉煤工、燒煤氣的工人,他們的人生就像這位校長講的“不在于學一門技能”,而在于人內心的豐富和對人性的理解,(那我們就真正成功了)。我到貴州大學去視察,我跟貴州大學的孩子們說話,就要鼓勵窮的孩子、(尤其是)高考分數不太高的孩子,我經常說一句話:考上名校把吃奶的勁兒用完的孩子未必有戲。我在北大、清華敢講這句話,基本上考上北大、清華的孩子吃奶的勁兒都用得差不多了,考上貴州大學現在開始用勁吃奶有望成才。
- 教育部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 財政部發(fā)布《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意見》 2020-09-22
- 聚焦高等教育改革:大學如何走出“象牙塔” 2016-11-03
- 教育部最新政策出臺,從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