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修改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中以高票通過。政府全部收支、預算信息公開、績效預算、跨年度預算平衡和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的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等五項要求第一次被寫入法條。
在國內公辦高校中,也醞釀著一場預算改革的浪潮!皼]有預算,就不能開支”,新預算法對大學的預算和預算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為高校預算改革提供了遵循的依據。
從“曬賬單”到把所有收支關進預算的籠子
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法中心發(fā)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開觀察報告》顯示,教育部“211工程”中的112所大學,沒有一所向社會主動公開學校經費來源和年度經費預算決算方案。2014年,教育部首次發(fā)布的《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中明確要求,從當年7月29日起,高校必須公開包含財務資產及收費信息等10個大類50條具體項目。前不久,教育部發(fā)布《2014年教育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表示將研究制訂《學校財務公開辦法》,細化公開內容、規(guī)范公開程序、擴大公開范圍,切實加強師生和社會對高校財務工作的監(jiān)督。從2011到2015,中國公辦高校的“錢袋子”,終于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逐漸對外揭開“面紗”。
新預算法第1條就將建立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作為預算法的基本準則和立法目的,大大提高了預算公開透明的法律地位。
“過去高校預算可能僅由財務部長在職工代表大會上做報告,大多數師生對學校財政資金預算并不了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金榮學認為這種情形即將被改變,根據新法規(guī)定,高校預算將公開,且公開時間要求嚴格,同時需進一步加強在基本建設、修繕項目、設備采購、以及大宗消耗性貨物服務集中采購方面的社會公開義務。
“無論是政府撥款還是高校利用自身資源獲得的資金都屬于公共資金,公共資金的來源和用途都要向社會公眾公開,對社會公眾負責!敝心县斀浾ù髮W教授、財政稅務學院院長陳志勇認為,增強預算的公開性、透明性,讓民眾知曉資金的來源以及使用情況,才能讓公眾參與進來,有效監(jiān)督資金的使用情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
除預算公開之外,新預算法還要求將所有政府收支納入預算內,實行全口徑預算,這是高校目前按新預算法實施最為完整的一項內容。
“有些高校的二級部門,預算剛剛報出就申請追加預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總會計師王建鴻指出,以往高校預算缺乏必要的剛性,不能夠發(fā)揮預算的正常功能,就會導致貫穿全年的預算調整。對此,新預算法從立法上限制了自由裁量權,也能夠迫使包括高校在內的行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在一個相對規(guī)范的軌道里運行!巴ㄟ^規(guī)范化的操作使得預算成為剛性的約束,預算才能真正發(fā)揮其管理、控制作用,以及引導各部門、單位、個人行為的作用!标愔居抡J為。
大眾對“高校經費去哪兒了”的質疑,促使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不得不加快規(guī)范財務預算制度、嚴格審批報銷制度,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法學院副院長黎江虹看來,從大學科研經費報賬困難到預算報告的完善,到經常有檢查組來檢查,就是新預算法先進性的一個反映!艾F在高校老師報賬的嚴格實際上預示著財政資金是不能隨意使用的,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對于縮小尋租空間,凈化社會風氣,有很大的幫助!
推進高校管理能力現代化先管好錢袋子
新預算法所蘊含的這些規(guī)則的變化以及理念的變化會帶來高校財務管理改革的連鎖反應,從而倒逼高校提高管理能力,推進管理現代化。
“要有效支撐‘國際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目標,發(fā)揮好優(yōu)化資源配置、促進社會公平的功能,預算管理不能成為高校的‘短板’!蓖踅櫛硎。從2014年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預算編制工作,學校財務部門與各二級單位共同研究預算編制,每項工作、每個專項逐個論證,最后還要接受校黨委常委會的質詢和逐項審議。為提升預算的精細性、科學性、前瞻性,王建鴻在預算編制布置培訓會上,親自為各單位負責人和預算編制人員講解預算編制理念、思路、政策和口徑!巴暾巿箢A算、優(yōu)化收支結構、三維細化預算、推進支出分類、硬化預算約束、推進預算公開、強化技術支撐,這些都是2015年學校預算編制中要完成的工作!北M管預見到具體預算編制過程中還會需要頻繁的溝通協(xié)調和討論,王建鴻對完成目標仍然保持信心。
我國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實施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治理結構,大學預算和預算管理必然成為管理體系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2014年底,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三所高校綜合改革方案獲批,拉開我國高等教育新一輪改革的大幕。在改革資源配置方式方面,北京大學在預算制定中加入教代會、工會以及相關部門對機關預算進行論證的環(huán)節(jié)。上海交通大學則啟動綜合預算改革,深入推進“院為實體”,通過將部分財權下放,讓改革試點院系獲得更多的資源配置權力,從而激發(fā)院系進行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和責任意識?梢哉f,很多高校已經在預算管理體系和預算制度改革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誠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張中華教授所說,“新預算法對國家財政經濟領域以及政府部門的影響是長遠和深刻的,對高校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高校應抓住契機,更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調動起辦好事業(yè)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現代大學管理水平!
深化預算改革需要人才培養(yǎng)作保障
新預算法的實施,揭開了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序幕,承擔著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使命與責任!柏斦菄抑卫淼幕A和重要支柱,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轉型升級進程不斷加快,社會對知識面寬廣、能力突出的高端財稅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必斦䦟W專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楊燦明教授指出,這就要求高校緊密跟蹤財稅體制改革的動向,不斷更新和改革財稅管理專業(yè)的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和培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和造就熟悉現代財政制度和預算管理制度的人才和后備力量。
“預算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學科。學生要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同時要有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積淀,這樣才能符合現代實踐需要。”陳志勇說,僅僅更新教材遠遠不夠,新形勢下,相關專業(yè)學生需要讓自己的知識結構多元化、合理化,整體素質更高、更有適應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
事實上,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相對滯后,已是不爭的事實。其中財稅專業(yè)、會計專業(yè)、財務管理等專業(yè)要打破大一統(tǒng)模式的培養(yǎng)方式,需要在學科定位、人才培養(yǎng)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山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岳軍在談到當前財務管理人才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時指出,由于高校專業(yè)教學與現實中的具體管理脫節(jié)比較大,財稅專業(yè)畢業(yè)生甚至部分教師對預算管理和執(zhí)行等問題并不了解,因而畢業(yè)后的學生必須經過“社會適應期”,才能進入實質性的管理過程。“問題是如何縮短這個過程,提高學生對預算的認知能力才是改革的重點。”這是當前預算管理人才培養(yǎng)改革面臨的關鍵所在。節(jié)選自《中國教育報》
- 77所重點高校公布2020年預算,清華超300億! 2020-07-04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杰青試點項目正式使用“包干制”,項目申報不用報預算 2019-12-12
- 2019年地方高校改革發(fā)展資金預算發(fā)布,總經費73.47億元! 2019-05-06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yè)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yī)用材料聯(lián)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