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在血液凝血過程中發(fā)揮核心作用。在腫瘤微環(huán)境中,腫瘤相關血小板在維持腫瘤血管完整性方面也具有重要功能:通過分泌5-羥色胺(5-HT)、血小板第四因子(PF-4)、轉化生長因子(TGF)-β等顆粒內容物或直接粘附于血管受損處,腫瘤相關血小板能夠維持腫瘤血管內皮的完整,阻止腫瘤內出血。腫瘤相關血小板的這一特殊功能為腫瘤維持其快速生長的特性提供了保障,使腫瘤組織不會因得不到充分的血液和營養(yǎng)供應而壞死。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聶廣軍研究員課題組長期致力于利用納米技術靶向和調控腫瘤血管和腫瘤相關血小板的相關研究。近期,在構建環(huán)境響應型納米藥物載體,實現(xiàn)安全、高效的腫瘤局部血小板清除,以增強腫瘤血管EPR效應和化療藥物靶向富集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Nanoparticle-mediated local depletion of tumour-associated platelets disrupts vascular barriers and augments drug accumulation in tumours” 發(fā)表在《自然-生物醫(y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雜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Warren Chan教授評論該工作“making vessels more permeable”。
該工作構建了一種具有核殼結構的脂質體-共聚物(lipid-copolymer)雜化納米藥物載體(圖1),對腫瘤血管內皮表面具有酶切活性的MMP-2具有響應特性,實現(xiàn)了抗血小板抗體(R300)對腫瘤組織的靶向輸運。通過特異清除腫瘤相關血小板,該載體導致腫瘤血管孔隙增大,增強了EPR效應,進而促進了所載化療藥物阿霉素(Dox)在腫瘤組織中的滲透和富集,有效抑制了小鼠乳腺癌和肺癌細胞的增殖。該研究首次實現(xiàn)了腫瘤微環(huán)境中腫瘤相關血小板的安全與高效清除,為增強腫瘤血管EPR效應提供了新的技術和思路,對納米技術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同時,該研究為抗血小板靶向治療的安全臨床應用提供了實驗依據(jù)。
圖1. 納米藥物載體設計思路(a)及其在腫瘤血管內的作用機制(b)
李素萍副研究員、張銀龍博士生和王婧副研究員為本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該成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北京市科委項目的支持。
- 四川大學何斌/蒲雨吉 ACS Nano:高分子化丁酸納米平臺治療腸炎 2023-12-24
- 華南理工朱偉 Adv. Sci.:基于紅細胞和MOF-級聯(lián)酶的人工生物雜化體用于高尿酸血癥治療 2023-12-17
- 長期有效 | 西南交大周紹兵教授團隊誠招博士、推免碩士 - 材料、生物醫(yī)學工程 2023-09-23
- 中山大學腫瘤醫(yī)院楊江教授 JCR:可吸入式pH響應型電荷反轉聚合物-siRNA復合物用于ALK融合陽性肺癌靶向基因治療 2025-03-31
- 維生素C變身抗腫瘤“特洛伊木馬”!中科大李敏/王育才團隊 ACS Nano:揭秘VC如何“里應外合”擊潰腫瘤防線 2025-03-29
- 東華大學史向陽教授/沈明武研究員團隊 AFM: 雙驅動納米馬達用于高效腫瘤光熱治療及治療后炎癥緩解 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