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動力療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適用性好、毒副作用低等特點,在疾病治療尤其是癌癥治療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光敏劑在特定波長的光輻照下,敏化氧氣產(chǎn)生具有生物毒性的活性氧物種,能夠殺滅癌細胞。然而,在接受光動力學治療后,體內(nèi)殘留的光敏劑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全代謝。殘留的光敏劑一旦暴露在光照下仍會表現(xiàn)出光毒性,從而對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如何在實施光動力學治療后使光敏劑及時失效,從而避免光敏劑殘留帶來的安全性問題,一直是光動力學療法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近日,清華大學張希教授、徐江飛副研究員及其團隊利用超分子策略調(diào)節(jié)光敏劑的活性,構筑了具有自降解性質(zhì)的超分子光敏劑,為實現(xiàn)高效安全的光動力學治療提供了新策略。他們通過主客體相互作用調(diào)節(jié)光敏劑的光物理和光化學性質(zhì),在提升光敏劑敏化氧氣產(chǎn)生活性氧物種效率的同時,也加速了光敏劑自身的氧化降解速率。在實施光動力學治療時,超分子光敏劑敏化產(chǎn)生的活性氧物種快速累積并引發(fā)細胞凋亡,同時光敏劑自身被氧化而不斷消耗,治療完成后光敏劑完全降解為不具有光活性的低毒物質(zhì)。
研究人員通過陽離子型氟硼吡咯光敏劑(BDP2IPh)與大環(huán)分子葫蘆[7]脲(CB[7])的主客體組裝,構筑了超分子光敏劑BDP2IPh-CB[7]。研究表明,超分子光敏劑具有更長的三線態(tài)壽命,因而提升了其敏化氧氣產(chǎn)生活性氧物種的效率;同時,CB[7]的引入降低了光敏劑分子的氧化還原電位,使其更容易被氧化,加速了光照下光敏劑分子的氧化降解速率;此外,CB[7]能夠有效屏蔽光敏劑分子的正電荷和疏水端,從而降低了光敏劑的暗毒性。細胞實驗表明,超分子光敏劑對細胞的暗毒性顯著降低,而光照下的光動力學治療效果則保持高效;更重要的是,當光動力學治療完成后,超分子光敏劑被及時降解,即使再次光照也不再表現(xiàn)出細胞毒性,從而避免了光敏劑殘留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這一策略有望用于其它類型的商用或合成光敏劑,進而構筑一類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超分子光敏劑,為解決光敏劑殘留的安全性問題、實現(xiàn)高效安全的光動力學治療提供新的策略。相關工作發(fā)表在Angew. Chem. Int. Ed.并被選為VIP文章。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12477
- 中國科大劉世勇教授團隊 Angew:基于精準高分子化學的單組分極紫外光刻膠 2024-09-29
- 澳門大學代云路課題組《Adv. Sci.》:自降解納米凝膠通過藥物再利用策略重塑腫瘤微環(huán)境以重新激活CD8? T細胞 2023-05-11
- 天津大學仰大勇團隊 Adv. Mater.:儲能DNA納米復合物實現(xiàn)無激發(fā)光源的光動力學治療 2022-01-27
- 浙江大學計劍、金橋課題組《ACS Nano》:通過抑制呼吸作用改善乏氧和誘導促死亡自噬提高光動力學治療效果 2020-08-04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育才教授與徐航勛教授在氧化石墨炔光催化產(chǎn)氧及其在光動力學治療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