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盧紅斌課題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羅健平(Loh Kian Ping)課題組合作,通過在石墨烯表面引入少量可電離含氧官能團,實現(xiàn)了高濃度石墨烯(50 mg/mL)在水相中的高效率制備。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fā)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石墨烯是現(xiàn)有材料中厚度最薄(0.335 nm)、強度最高(斷裂強度130 GPa,是鋼的100倍)、導熱性最好(5300 W/m.K,比金屬銀高10倍以上)、電子遷移率極高(106 cm2/V·s,比硅高2個數(shù)量級)的新型二維材料,在智能裝備、航空航天、能源儲存和環(huán)境治理等諸多領域應用潛力巨大,是重要的戰(zhàn)略新興材料。然而,如何實現(xiàn)石墨烯的高效率、規(guī);苽湟恢笔侵萍s其大規(guī)模應用的關鍵難題。理想的解決方案是從天然鱗片石墨出發(fā),將其在液相中剝離成石墨烯。為避免石墨烯的不可逆聚集,液相剝離通常需要在特定溶劑中進行,而溶劑對石墨烯的分散能力則限制了剝離的效率,以至于液相剝離很難在高濃度下進行(典型情況下石墨烯含量通常小于1 mg/mL,這意味著生產(chǎn)1 kg石墨烯至少需要1噸的溶劑用量)。此外,石墨烯強烈的聚集傾向也使其難以存儲、運輸,為后續(xù)應用提出了挑戰(zhàn)。
圖1:傳統(tǒng)液相剝離方法(a)和非分散策略(b)制備石墨烯的流程示意圖;不同方法在制備濃度、產(chǎn)率和產(chǎn)量方面的比較。
課題組研究人員采用一種非穩(wěn)定分散的策略,實現(xiàn)了在高濃度(50 mg/mL)下的高產(chǎn)率剝離,AFM統(tǒng)計剝離產(chǎn)物90%以上為單層石墨烯,且晶格缺陷少、薄膜電導率甚至可達2.5′104 S/m。在pH 14的水溶液中剝離時,由于表面雙電層被壓縮,石墨烯以絮凝方式析出形成沉淀,后者即使?jié)饪s至固含量為23 wt%的濾餅室溫儲存一月后,仍可再次分散于形成均勻穩(wěn)定的石墨烯懸浮液,從而有效解決了石墨烯規(guī)模化應用中的儲存和運輸問題。
圖2:制備的石墨烯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分散穩(wěn)定性。
圖3:制備的石墨烯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穩(wěn)定示意圖。
此外,該方法制備的石墨烯水相漿料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流變特性,可直接通過3D打印制備各種形狀的石墨烯氣凝膠,從而為石墨烯在儲能、環(huán)境治理、多功能復合材料等領域的應用開辟了新途徑。
圖4:高濃度石墨烯絮凝漿料的流變性能(a);3D打印石墨烯漿料照片(b-d)和掃描電鏡圖片(e);凍干后石墨烯氣凝膠的機械(f)、電導(g)以及石墨烯-聚合物復合物性能(h)。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博士后董雷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博士研究生陳仲欣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教授盧紅斌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羅建平為共同通訊作者。復旦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分別為第一、二完成單位,研究工作得到973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的財政支持。文章鏈接:A Non-Dispersion Strategy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Ultra-High Concentration Graphene Slurries in Wat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7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7-02580-3.
- 浙理工邵建中教授團隊 Small:基于高濃度納米微球合成的液態(tài)光子晶體及其在紡織品結(jié)構(gòu)生色中的應用 2023-10-01
- 長安大學白波教授團隊 CEJ:一種基于唐南效應的聚電解質(zhì)水凝膠涂層絲瓜絡海綿蒸發(fā)器-用于高濃度鹽水淡化 2023-03-11
- 楊振忠教授團隊CCS Chemistry封面:告別稀溶液限制,高濃度下通過靜電調(diào)控實現(xiàn)高分子單鏈交聯(lián) 2019-12-23
- 天津大學楊靜教授與寧波材料所《Nano Lett.》:闡明電荷對納米石墨烯抗凍效果的影響機制,并研發(fā)新型防冰涂料 2025-01-14
- 格羅寧根大學Andrea教授/愛荷華州立大學夏文杰教授 Macromolecules:接枝改善石墨烯分散 2025-01-09
- 曼大李加深團隊 CEJ:用于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檢測的石墨烯/金屬氧化物/細菌纖維素/聚乙二醇復合氣凝膠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