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科技與材料已逐漸走近人們的日常生活,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為時代發(fā)展的驅動力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催化劑。為交流分享納米材料領域前沿成果,2018年12月7-9日,由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北大學主辦的“第一屆西部納米材料研討會暨學科發(fā)展論壇”在西北工業(yè)大學翱翔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來自國內(nèi)外五十余位學者出席。
會議主席、中國科技大學俞書宏教授主持開幕式,王堯宇副校長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湖南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英國諾桑比亞大學、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科院過程所、中科院理化所、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等二十位專家學者對納米材料前沿、成果轉化、應用前景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生動的講解,報告涵蓋內(nèi)容廣泛,具有深遠的科研啟示和社會影響力。
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汪聯(lián)輝教授介紹了目前社會普遍關注的解決臨床腫瘤早期診斷方面的問題,提出了幾種新的等離子納米結構,然后將其設計成為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和表面增強拉曼傳感器,對于癌癥生物標志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與選擇性,在疾病診斷、藥物研發(fā)、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食品安全等領域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科院過程所王丹教授介紹了目前被認為在能量的轉化和儲存、傳感器、催化、電磁吸收和藥物輸送等方面很有前途的空心多殼結構(HoMSs)材料,該材料在太陽能電池、離子電池、氣體傳感器等領域有重要作用。
天津理工大學魯統(tǒng)部教授在報告中談到了能源短缺和環(huán)境污染是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兩大問題,給出了幾例均相和非均相水氧化催化劑及二氧化碳還原催化劑的例子。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唐志勇研究員介紹了納米金屬有機骨架材料(NMOFs),這種材料是一種組成、尺寸和體積可調的有序晶體材料,是一種新興的催化材料。
華南理工大學張廣照教授在海洋防污材料領域有著豐富的研究經(jīng)驗,他指出,海洋微生物、動植物在海洋設施表面的黏附、生長形成海洋生物污損,對于海洋工業(yè)和海洋活動有深刻的影響,對此,提出了“動態(tài)表面防污”策略,并成功研制出生物降解高分子基海洋防污材料,對未來海洋污染治理具有意義。
清華大學王訓教授介紹了亞納米尺度的納米材料研究工作。與傳統(tǒng)尺寸較大的納米材料相比,亞納米尺度材料具有更明顯的尺寸效應,因尺寸減小而產(chǎn)生的性質變化更容易由量變轉向質變,在未來會有廣泛的應用空間與前景。
北京化工大學邱介山教授介紹了煤轉化功能碳材料的可控設備,特別是石墨烯的功能化和自組裝技術方法。參會的專家學者、老師和同學們興趣盎然,就此討論了功能碳材料在水處理、生物材料、超級電容器及染敏電池技術領域的應用。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所長曹榮研究員的報告圍繞多孔框架化合物(MOFs、COFs、HOFs等)展開,他主要介紹了基于多孔框架材料的納米催化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等方面的一些研究進展。
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主要介紹了電催化劑缺陷化學方面的研究,他的課題組在催化劑表面調控,尤其是缺陷化學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俞書宏教授介紹了他的團隊近年來運用仿生理念合成一系列無機微納結構材料和宏觀尺度組裝體材料方面取得的進展,系統(tǒng)研究了仿生分子模板對無極微納材料的晶化、生長及形貌與結構的調控作用,實現(xiàn)了多種不同維度納米結構單元的仿生合成、組裝制備及功能化。
清華大學劉冬生教授指出了目前在分子組裝領域存在的挑戰(zhàn),提出了FGA策略,這種方法對于自我組裝有著很好的控制作用。
中國科學院理化所張鐵銳研究員介紹了水滑石基納米材料,通過在水滑石表面引入缺陷結構增加活性位,增強對反應物CO2等的吸附和活化,進而提升了催化活性。
暨南大學李丹教授講解了配位超分子材料從結構導向到功能導向的轉變,他的團隊在超分子配位化合物及其集聚體的控制合成及性質研究方面有著突出貢獻。
北京大學徐東升教授研究高效太陽能-化學能轉化方面的催化劑問題,設計了一類非均相的光催化劑,實現(xiàn)高量子效率和高選擇性醇類直接脫氫到醛或者酮的可見光催化反應。
廣西大學沈培康教授介紹了立體構造石墨烯粉體材料在交通等大產(chǎn)業(yè)中的應用,他指出了我國目前高速公路路面鋪筑所存在的問題,結合各省高速公路瀝青鋪筑現(xiàn)狀,探討石墨烯粉體材料在各方面的廣泛應用。
來自諾桑比亞大學的機械工程徐斌副教授主要介紹了仿生傳感器及其在柔性電子方面的潛在應用。
西北大學郭曉輝教授表示,商業(yè)化貴金屬催化劑目前存在高成本、低含量的問題,他的團隊開發(fā)了多種二維非貴金屬的催化劑納米結構材料(TMDs),通過材料的結構優(yōu)化設計,調控表界面微觀結構及形貌特征,實現(xiàn)了其催化性能的有效調制,這為實現(xiàn)其產(chǎn)業(yè)化應用提供了可能。
會議還邀請了來自《國家科學評論》、Wiley出版社、Cell出版社的資深科學編輯,向參會師生詳細解讀了國際和國內(nèi)頂級科學期刊的稿件定位、投審稿流程和國內(nèi)論文發(fā)表的新變化、新趨勢,為在場的專家學者、師生提供了最直接、最全面的投稿指導。
會議在熱烈的討論中順利閉幕。本次會議由西北工業(yè)大學學科建設辦公室、瑪麗女王工程學院、柔性電子研究院及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承辦。
- 國科大楊晗課題組誠聘博士后、副研究員 - 化學、高分子、纖維素、納米材料 2025-02-21
- 西工大李鵬教授/王騰蛟副教授 AFM:硒化氫氣體遞送抗菌高分子納米材料 2025-01-03
- 西工大劉維民院士團隊 ACS Nano:基于液態(tài)金屬納米材料增強的離子型超分子油凝膠潤滑材料 2024-11-30
- 西安工程大學劉呈坤團隊 IJBM:纖維素紡織廢料基氣凝膠的增強策略及其在保溫和吸油中的應用 2025-03-29
- 四川大學王云兵/羅日方、西安市中心醫(yī)院潘軍強等ACS Nano綜述:工程化細胞膜涂層技術的生物醫(yī)學應用 - 從納米尺度到宏觀尺度 2025-03-28
- 西安工程大學孫潤軍教授、董潔副教授團隊 ESM:1D纖維電極 - 開啟可穿戴設備新紀元,未來技術的前沿探索 2025-03-02
-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西南地區(qū)高分子及復合材料學術研討會將于2025年5月9-11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