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聚烯烴熱塑性彈性體(TPE-O)的制備方法,獲得超越傳統(tǒng)聚烯烴嵌段或接枝共聚物的耐熱性能和機械性能,極具有吸引力,但也充滿挑戰(zhàn)。近期,浙江大學李伯耿、劉平偉團隊報道了一種組合合成策略,實現(xiàn)了物理結晶與動態(tài)化學交聯(lián)的高效協(xié)同,制備得到楊氏模量(E)、斷裂伸長率(ε)、斷裂強度(σ)、拉伸韌性(UT)和熱性能大幅提升的新型TPE-O材料。
圖1.(a)通過動態(tài)化學交聯(lián)劑組裝POE和PE-M合成新型TPE-O的示意圖;(b)TPE-O與其他動態(tài)交聯(lián)彈性體、OBC和CPOE的拉伸性能比較;(c)熱壓回收TPE-O的照片;(d)多次重加工回收后TPE-O的典型應力-應變曲線。
圖2.(a)POE和P1~P4的DSC曲線;(b)POE和P1~P4不溶性部分(P1insol ~P4 insol)的ATR-FTIR光譜;(c)P1insol ~P4 insol的DSC曲線;(d)POE、(e)P4、(f)POE與9 wt.% PE-M共混物的SEM圖像(比例尺為20 μm);(g)POE和P1~P4在25 ℃下的SAXS曲線。
圖3.(a)POE和P1~P4在25℃時的典型應力-應變曲線;(b)POE和P1~P4在25 ℃時的斷裂強度(σ)、楊氏模量(E)、拉伸韌性(UT)和斷裂伸長率(ε);(c)POE和P1~P4在140 ℃時的應變-應力曲線;(d)POE與P1~P4在10循環(huán)彈性恢復試驗下的恢復比;(e)POE和P1~P4的拉伸儲能模量(E’)隨溫度的變化關系;(f)POE和P1~P4在160 ℃時的剪切儲能模量(G’)隨頻率的變化曲線。
圖4.(a)通過硼酸酯交換反應和晶區(qū)熔融進行網(wǎng)絡拓撲重排的示意圖;(b)P2在140~170 ℃的歸一化應力松弛曲線;(c)特征弛豫時間(τ*)和溫度的Arrhenius曲線;(d)原始和回收TPE-O的拉伸性能恢復比;(e)多次重加工循環(huán)后P2的彈性回復率;(f)P2在水中浸泡5天后與原始P2在25℃下的應力-應變曲線對比。
相關成果近期以“High-Performance Olefin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Based on Dynamically Cross-Linking Crystalline Macromers and Elastic Backbones”為題發(fā)表在Macromolecules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博士生肖揚可,通訊作者為李伯耿教授、劉平偉長聘副教授(研究員)。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2293061、21938010)、浙江省先進化工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ACTIC-2022-007)、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lián)合國家重點實驗室(SKL-ChE-22T01、SKL-ChE-23T04)和浙江大學博士生學術新星培養(yǎng)計劃(2022049)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3c02372
- 西安交大唐敬達與哈佛大學Joost J. Vlassak教授 JMPS:動態(tài)化學交聯(lián)水凝膠的光可控斷裂 2022-10-26
- 四川大學王玉忠院士團隊 Mater. Horiz.:混雜聚烯烴的氧化同質化升級回收 2025-04-02
- 浙江大學王勇教授團隊 Angew:老樹開新花 - 塑料降解耦合費托過程實現(xiàn)聚烯烴低溫高效制輕芳烴 2025-03-22
- 中國科大陳昶樂教授團隊 Angew:直接合成極性功能化聚烯烴彈性體(P-POE) 2025-03-12
- 四川大學朱劍波教授團隊 JACS:超強超韌熱塑性彈性體設計與合成 2025-02-26
- 青科大沈勇/李志波團隊 AFM:生物基β-甲基-δ-戊內酯與δ-戊內酯順序開環(huán)共聚制備高韌性、可閉環(huán)回收的熱塑性彈性體 2025-02-13
- 吉大孫俊奇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基于“剛柔相濟”微相分離結構設計制備兼具耐低溫與耐高溫性能的高強度熱塑性彈性體 2025-01-22